投稿指南
一、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,来稿的文字复制比(相似度或重复率)必须低于用稿标准,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;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,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;未一稿多投。 二、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,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。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,可自行处理(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)。 三、来稿经审阅通过,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,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。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。 四、一般来说,4500字(电脑WORD统计,图表另计)以下的文章,不能说清问题,很难保证学术质量,本刊恕不受理。 五、论文格式及要素:标题、作者、工作单位全称(院系处室)、摘要、关键词、正文、注释、参考文献(遵从国家标准:GB\T7714-2005,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)、作者简介(100字内)、联系方式(通信地址、邮编、电话、电子信箱)。 六、处理流程:(1)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(2)我刊初审周期为2-3个工作日,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,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;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,稿件可自行处理。(3)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,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。(4) 杂志出刊后,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。 七、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:(1)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,属原创作品(包括翻译),杜绝抄袭行为,严禁学术腐败现象,严格学术不端检测,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,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。(2)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,除另有说明外,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,不代表本刊观点。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。(3)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,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。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,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,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,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。(4)作品在《文教资料》发表后,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。(5)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、翻译权、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、网络传播权、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《文教资料》杂志社。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,不再征询作者意见,并且不再支付稿酬。 九、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,或邮寄编辑部,勿邮寄私人,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。

热处理技术与装备期刊分类(材料热处理学报是(6)

来源:热处理技术与装备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2年12月12日 20:26:04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仅从性能参数上看,“中运”系列运输机已经不输给使用至今的苏制安-2(运五)运输机,而在该机研制过程中,我国科技人员表现出的良好素质和无畏的

仅从性能参数上看,“中运”系列运输机已经不输给使用至今的苏制安-2(运五)运输机,而在该机研制过程中,我国科技人员表现出的良好素质和无畏的勇气着实可嘉。“中运”号的诞生和命运,至今对于我们仍有启发。

▲时期研制的蜂鸟实验双桨共轴直升机

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,欧美各国尤其是美国直升机的研究发展及生产制造技术,推陈出新不断发展的同时,有关直升机的各种技术资料业逐步展现在世人的面前,包括。

在抗战时由中央航空研究院开展过有限的直升机理论研究。1944年,清华航空研究所曾在大后方的昆明从事过直升机的研究,并有论文发表。而几乎与此同时,在朱家仁亲自主持之下,使用第一飞机制造厂现成物料及设备,积极展开了直升机的设计制造工作,命名为“蜂鸟”甲型单座直升机,事实上在这之前,于1944年朱家仁已设计共轴式(又称套軸式)(Co-Axial)及制出十分之一尺寸的模型一架,并进行了各种试验及测试工作,而且获得部份宝贵技术资料,这些资料理所当然的运用到“蜂鸟”甲型单座直升机的设计上了,该机采用了共轴式双旋翼(两副旋翼上下共轴安装且转向相反,反扭矩相互平衡,以卡莫夫设计局的卡-32,卡-50为代表),1948年3月完成,并作离地试飞(Tie Down Test),该试飞工作是将前轮及左右两轮用绳索松系于三个埋在地内的铁钉(桩)上,但首次试飞该机时,当旋翼开始高速旋转,攻角(冲角)慢慢增加到8度时,该机离地约1 尺,突然系绑右轮的铁钉(桩)因部份泥土松软而松脱,使该机整个向左前方倾倒,造成旋翼触地损坏及部份相关零组件受阻,庆幸试飞员安全措施准备充分,并未受伤。

朱家仁并未因此而灰心,在将该机所获得的经验、教训总结之后,试制“蜂鸟”乙型单座直升机一架,于1948年7月完成,“蜂鸟”乙型直升机的设计技术数据为:发动机功率91.7千瓦,旋翼直径7.62米,机高2.63米,总重725.5千克,最大飞行速度每小时136千米,航程219千米。该型机从外型上较甲型稍小,且更为流线形,看起来十分漂亮,采用封闭式坐舱,可以说达到甚至超过了国际上同类直升机,在当时真的是难能可贵的!

1944年开始设计、1945年8月日本投降、同年秋制成蜂鸟甲型(上图),48年制成蜂鸟乙型(下图)。

该机只作了地面试车,并测试旋翼低、高速旋转之离心力以及相关零阻件受震情形,还未来得及作离地试飞及其他试飞工作,同年9月朱家仁就接到调往台中担任空军第三飞机制造厂厂长的命令,他请求将“蜂鸟”乙型单座直升机运往继续研究,但当时的国民党空军当局以该机非个人也非第三飞机制造厂财产,而是属于昆明空军第一制造厂而未予核准。因此仍留昆明,后空军第一飞机制造厂由昆明迁到宜兰,未见该机随厂搬迁,该机最后不知所终,确实是十分的可惜。所以它是否达到了朱家仁先生的设计要求也就难以知晓了。

当时,直升机在美、德等航空业发达的国家尚处于试验或试用阶段,科研人员却开发出了前卫的双桨共轴直升机,着实值得敬佩,也证明了我们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。然而当时的政府对本国航空业并不重视,取得的成果得不到巩固便遭毁弃,亦甚为可惜。朱家仁赴台后,仍致力于直升机的设计工作中,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,直到他1962年底退休时仍未解决加速时,机头自动上扬的问题,也令他超过34年的设计生涯,留下了些许的遗憾。个人觉得朱老先生对于特种交通工具似乎有一种偏爱,他退休后又在自己家中进行了气垫交通工具的研究及制造,并取得一定的成果。

据统计,在1949年以前的40年间,人自己生产的各种飞机大约在600-700架,而大部分是组装或仿制的。自己设计制造的虽然很少,但这些个人的或飞机工厂设计制造活动是极其可贵的,而且设计出来的有些飞机可与国外的同类飞机相媲美,甚至超过了国外飞机,显示了设计师的水平和天才。

此后,几经变故,坦率地讲,现今的航空业,与那段历史已经没有多少关系。作者在这里重提这些旧事,只是想说,在那段动荡的岁月里,前赴后继的航空科研人员,为了实现“航空报国”的理想,为了多灾多难的祖国能够早日强大,付出了智慧、辛劳甚至是生命。他们所做的一切不应被遗忘,仅此而已。

文章来源:《热处理技术与装备》 网址: http://www.rcljsyzb.cn/zonghexinwen/2022/1212/887.html



上一篇:热处理技术与装备中文期刊网(热处理 期刊)
下一篇:一次能睡多久(热处理技术与装备毕业论文答辩

热处理技术与装备投稿 |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编辑部|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版面费 |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论文发表 | 热处理技术与装备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热处理技术与装备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